開箱
-
華擎Fatal1ty B150 Gaming K4主機板速寫開箱,Skylake平價電競主機板!
華擎Fatal1ty B150 Gaming K4主機板,為Skylake 平台的平價版本,但用料上同樣堅持以Super Alloy的高檔配置,在B150晶片上採用特大超合金散熱片,搭配高密度防潮纖維的黑銅色消光黑PCB電路板,搭配Nichicon 12K 白金電容,15μ 鍍金的DIMM與PCIe接針,以及深色的I/O盔甲,展現出沉穩低調但又具備潛在性爆發的效能威力。主機板採用10相電源相位設計,可加強系統的穩定性,以應付所有繁重的運算需求。 在針對遊戲玩家貼身設計的功能部份,如內建Killer E2400的網路晶片,可加速網路性能以運行需要即時反應的UDP協定應用程式,如線上遊戲與串流直播實況(XSplit)等,而華擎Key Master工具程式,可設定狙擊鍵與巨集鍵來自訂滑鼠與鍵盤的巨集設置、狙擊模式、按鍵重複率和重複延遲等參數,來提升滑鼠與鍵盤的性能。加上有獨家的Fatal1ty滑鼠埠,能將USB詢問頻率從125Hz提升到1000Hz,提供專業遊戲玩家更流暢滑鼠移動反應,將帶領玩家攻無不克、百戰百勝。 處理器腳位:Intel LGA 1151 記憶體:4 x DDR4 2133, Max. 64 GB 儲存:6 x SATA 6Gb/s 週邊:4 x USB 3.0、2x USB 2.0 (1組為Fatal1ty滑鼠埠) 網路:1 x 10 / 100 / 1000 LAN(Killer e2400) 顯示:DVI、HDMI 尺寸:Micro ATX 在其他週邊配置方面,提供6組SATA port、兩組PCIe 3.0 x16插槽與三組PCIe x1插槽,可支援AMD Quad CrossFireX,內建Realtek ALC1150 7.1聲道高傳真音效,可支援天籟美聲三代與DTS Connect,此外像是雙通道DDR4-2133的支援、USB Key(以隨身碟來自動登入Windows)、OMG(網路守門員)、Easy Driver Installer(自動下載驅動程式存至隨身碟以便安裝OS),協助玩家快速安裝完成。 廠商名稱:ASRock -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896-5588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主機板】: →更多的【PCDIY! 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CPU】:
-
展現電競魂!超迷你ROG認證機殼,聯力LIAN LI PC-Q17開箱首裝!
華碩玩家共和國ROG,這次出現在聯力機殼,來看看敗家之眼與機殼之王,合作的最新代表作LIAN LI PC-Q17吧。 市售機殼百百款,在當今越來越夯的電競潮流之下,電腦機殼廠商紛紛推出不少酷炫的機殼造型,以獲得電腦與電競玩家的青睞。不過,由於ATX大型機殼的款式極多,在小型化電腦趨勢越來越流行之下,不少主機板廠商相繼推出mini-ITX的電競級主機板之後,使用ATX機殼來安裝迷你主機板就便顯得有點不搭嘎,因此各機殼廠商紛紛推出迷你化的電競機殼,能讓玩家安裝mini-ITX的主機板,這類迷你機殼,不只體積比一般ATX還小,但效能與馬力卻不輸給一般ATX的等級,讓玩家即使放在桌上所佔用的空間特別小,或者帶去LAN Party時,也不用大費周章的花費太大力氣來搬運。 這次聯力(Lian Li)所推出的全新鋁製的PC-Q17機殼,就是一款Mini-ITX機殼,不同於其他廠商部份,在於是第一款有華碩的ROG Logo,並標有ROG Certified,表示這款機殼是通過華碩ROG認證的機殼。PC-Q17在外型設計上,仍舊保有近年來主打的精品機殼設計元素,像是輕薄與小型化、大面積的玻璃側板,以及前置的電源供應器。 聯力PC-Q17機殼的外觀,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其機殼左方有明顯的ROG Logo,搭配前面板做成了梯形狀,看起來更搶眼。上方的散熱孔處,除了有原廠預設配置的14cm超大可拆式靜音散熱風扇之外,其頂蓋採用可拆卸式設計,可以加裝水冷套件來升級。除了上方蓋子可以免螺絲直接開啟,前方面板、左右側的面板都是可以直接用手扳開,不需要螺絲,給予最大的組裝方便性。 聯力LIAN LI PC-Q17機殼,它的散熱設計,有別於傳統,採用了前後方與下方進氣,上方出氣的散熱架構,它應用了煙囪效應自然散熱原理,不僅電源供應器轉90度安裝方式,整個直接把熱氣往上排,讓機殼的空氣對流,以及散熱達到最好的表現! 一般認為小型化機殼,就一定要搭配筆電專用的規格才行,但PC-Q17卻打破這個迷思。除了前置面板內有個可以安裝薄型吸入式光碟機的地方,其餘的電腦零組件,都可以使用標準桌上型電腦的規格。例如硬碟、電源供應器、顯示卡等等。 PC-Q17在硬碟機的擺放設計也頗具巧思,透過其隨附的螺絲與固定軟墊片,以螺絲鎖在3.5吋硬碟、2.5吋硬碟或SSD的底部,然後以軟墊片溝槽卡住的方式,將硬碟們固定在底部(兩顆標準3.5硬碟或2.5吋硬碟)、電源供應器外殼(兩顆標準2.5吋硬碟)或前方面板的外露空間處(原本有配置能夠安裝吸入式光碟機的固定槽,只要拆下之後,就可以安裝5.25吋裝置,或一顆標準3.5硬碟,或2.5吋硬碟)。因此機殼雖小,還可以裝共5部2.5吋硬碟/SSD或3部3.5吋硬碟+2部2.5吋硬碟,提供最大的安裝自由度。 在ROG Logo那個直立的空間內,是放置電源供應器(PSU)的地方,提供15cm的高度來安裝PSU,建議裝一體式PSU,至於半模組、全模組則要先確認好PSU的高度是否可以容納模組接頭與排線,然後再塞進這個空間內。其底部的小小空間還可塞入多餘的排線,並在各必要的地方,留有空間可以將排線拉出去,以便連接到主機板、硬碟,與顯示卡等零組件。而前置面板I/O連接埠的各排線,也可以連接至主機板的相對應位置,以便發揮USB 3.1、音效接孔與電源開關等功能。 這款機殼雖說非常迷你,但卻可以容納一張27cm長的顯示卡,佔用雙槽也OK,因此只要是NVIDIA GeForce GTX 970等級或AMD RADEON FURY X、Nano等級的顯示卡,都可以塞入這個小小的空間內,讓遊戲效能與畫質不打折。只是由於空間的關係,如安裝需要佔用雙槽的顯示卡,其機殼底部就無法安裝3.5吋的大硬碟(會卡到),若安裝2.5吋的硬碟機,則是OK的。 燈效部份,除了主機板、顯示卡、記憶體模組之外,此機殼還隨附兩條LED String (LED燈條),可以黏貼在機殼內部的任意處,讓玩家點綴自己的機殼。 為感受市面上第一款ROG Certified之迷你電競機殼的魅力,PCDIY!為您獨家搶先取得這個完全能夠展現電競魂的超迷你機殼!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實際裝機,來深入了解這款機殼的設計巧思與獨特之處。 處理器:Intel Core i5-6600K @ 3.5 GHz/3.9GHz (Turbo) 主機板:ASUS Z170I PRO GAMING (mini-ITX) 記憶體:AVEXIR CORE DDR4-2133 @ 2133 16GB (8GB×2) 顯示卡:ASUS GTX670-DCMOC-2GD5 2GB GDDR5 SSD:PLEXTOR P6V 240GB(系統) HDD:SEAGATE Barracula Green 2TB(資料) 電源供應器:ZUMAX Z3B-500-JP 500W ●產品型號:PC-Q17 WX ●機殼樣式:小型機殼 ●機殼尺寸:(W) 201mm x (H) 276mm x (D) 407mm ●可選顏色:黑色 ●面板材質:鋁合金 ●側板:鋁合金 ●機身材質:鋁合金 ●機身重量:2.7kg ●外露5.25吋空間:1 Slim ODD (Slot-In)或3.5" HDD x1或2.5" HDD x1 ●外露3.5吋空間:無 ●硬碟/SSD空間:3.5" HDD x3、2.5" HDD x5 ●擴充卡:2 ●適用主機板:Mini-ITX ●系統風扇(Rear):80mm x2(選配) ●系統風扇(Top):140mm x1,亦可選配120mm x1 ●系統風扇(Base): 120mm x2(選配) ●前置面板I/O埠:USB 3.0 x 2,HD Audio ●適用PSU:ATX /SFX ●安裝空間:顯示卡長度:270mm,CPU散熱風扇高度:140mm,PSU高度:150mm 更多產品資訊,請參考: 華碩玩家共和國ROG,這次出現在聯力機殼,這次敗家之眼與機殼之王,兩者擦出的火花,天使的臉龐,魔鬼的身材,自然就會有妖獸級的身價。目前,這款機殼已經在全台銷售,不過價格很硬,店家報價:5,500元! 這次,我們實際開箱組裝了聯力LIAN LI PC-Q17,這款機殼,無疑的是個小型電腦豪宅之作。擁有自己的私人花園別墅、無敵景觀豪宅是現代大多數人的夢想,最好是獨棟別墅,採用鋼骨制震,還要進口建材,透明雙電梯可達各樓層,水龍頭打開有天然溫泉,搭配大型按摩浴缸,廚房要用進口廚具,臥房要有席夢思名床,客廳要有110吋巨型液晶電視,而且別墅門口前面要有大花園,後面要有大公園,旁邊還要有游泳池,最好側面還有無敵海景,再配備個雙車位、四車位,那麼很肯定的這就一定是間讓人夢寐以求的豪宅了。電腦豪宅,由於擁有一定的保值性,加上每天都要使用它,投資相當值得,以這次的這款聯力LIAN LI PC-Q17來說,不但是Made In Taiwan,而且是機殼之王聯力工業,與主機板之王華碩電腦,兩者努力合作的工藝結晶,還打上了ROG認證,這筆投資爽度絕對足夠!可以說,電腦豪宅,值得投資呀! 廠商名稱:聯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Lian Li Industrial Co., Ltd. 廠商電話:02-2451-3000 廠商地址:基隆市六堵工業區工建北路11-1號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Case / Power / 機殼 / 電源供應器 / 電競機殼電源】: →更多的【PCDIY! CPU Cooler / 空冷 / 水冷 /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 風扇】: →更多的【PCDIY! 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更多的【PCDIY! Monitor / 顯示器 / 電競螢幕 / 投影機 / 電視機 / 螢幕架】: →更多的【PCDIY!八卦】: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賣場情報】:
-
MSI GeForce GTX 980 TI LIGHTNING閃電版速寫開箱,玩家級旗艦顯示卡報到!
微星MSI GeForce GTX 980 Ti LIGHTNING閃電版顯示卡,為該系列旗艦版本。外包裝以厚實體積與超重(3.49kg)的整體包裝,搭配金色的主題來吸引重量級玩家的目光。顯示卡長度達33公分,重量達1365g,以微星第四代軍規料件設計,通過MIL-STD-810G的認證,並搭載16相供電設計,能確保電腦在嚴苛的運算環境下運行,也能擁有最佳穩定性與品質。在顯示卡正面採用TriFrozr三組智慧風扇,可依不同溫度設定來調整轉速,上面還有OC字樣,表示這張卡是為超頻而生,不僅時脈設定較高,還提供雙BIOS(正常/超頻)運作模式,以及三用電錶的量測點以方便量測GPU/Mem的電壓。此外還附LN2液態氮超頻專用散熱片,讓極限玩家超頻無極限。 其上方的LIGHTNING LED燈,可透過Mystic Light軟體來設定各種顏色與模式,其隨附的AfterBurner超頻工具亦可自行調整各種場景下的運作時脈。 顯示卡名稱:微星MSI GeForce GTX 980 Ti LIGHTNING閃電版 GPU: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 Base Clock:1203MHz Boost Clock:1304MHz 記憶體規格:6GB / 384-bit GDDR5 PCIe電源:8pin+8pin+6pin 長度/高度:33mm/15mm PCI插槽占用:2-Slot 建議PSU瓦數:600W 效能上,3DMark與遊戲測試的表現都相當傑出。即使遊戲在4K解析度下將畫面特效全開,也能維持至少60FPS。耗電量比一般顯示卡還高,以FurMark燒機測試時,整機平台待機耗電約88W,GPU溫度48℃,當全速燒機20分鐘後,耗電提升為最高352W,GPU溫度達70℃。由於三風扇與散熱設計不差,因此全速運作時,溫度比NVIDIA公版的84℃還低,表示這張顯示卡的散熱效果非常不錯,且噪音量又低,是專業遊戲玩家與超頻玩家的最佳優選。 廠商名稱:MSI -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3234-5599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顯示卡】: →更多的【PCDIY!顯示器】: →更多的【PCDIY!主機板】: →更多的【PCDIY!機殼/電源供應器/散熱器】:
-
「Western Digital My Passport Pro 4TB」實測開箱,「Thunderbolt」極速外接式硬碟!
2014年05月27日,威騰電子推出了一款針對Mac設計的劃時代外接硬碟WD My Passport Pro,採用了Thunderbolt介面,並引進了自帶線設計,且不需要額外的電源,共銷售有總容量為2TB(1TB x2)與4TB(2TB x2)版本。這是一款雙硬碟設計的行動硬碟,提供了磁碟陣列的容錯與加速功能,出廠時預設為RAID 0模式,也可以透過Mac軟體WD Drive Utilites,來更改為RAID 1模式。值得注意的,這是一款用料、設計極為講究的外接硬碟,有別於一般塑料外殼的設計,機身採用了堅固的鍍鋁外殼,提供了更加堅固的保護,具備比較好的耐用度。整體來說,WD My Passport Pro是款相當不錯的外接硬碟。 WD My Passport Pro外接硬碟,為雙硬碟設計,標準為RAID 0模式,共推出2TB版本(WDBRMP0020DBK),尺寸為143.4mm x 88.5mm x 28.7mm,以及4TB版本(WDBRNB0040DBK),尺寸為143.4mm x 88.5mm x 44.2mm,除了採用較為堅固的鍍鋁外殼,支援RAID 0 & RAID 1 & JBOD模式,預設為RAID 0模式,2TB版本最高存取速度可達233MB/Sec,4TB版本最高存取速度可達230MB/Sec,內部採用的SATA 3.0控制器為ASMedia ASM1061R,這是一顆PCIe to SATA Bridge,本身提供2-Port的SATA 6Gb/s介面,最後一個英文R,代表具備硬體RAID,ASMedia提供了RAID 0、RIAD 1與SPAN的磁碟陣列模式,WD則提供了RAID 0、RAID 1與JBOD模式。WD My Passport Pro使用了風扇來進行散熱,但運轉的時候噪音很低,但可要特別注意,這是針對Mac平台所設計,預設為Format成HFS+格式,雖也可安裝於PC平台,不過,軟體只有Mac版,WD Drive Utilites並沒有提供PC版,也因此,若在PC模式下,無法做RAID設定。採用的Thunderbolt介面,是標準的Thunderbolt 1.0,提供了10Gbps傳輸能力,且為自帶線設計,長度約為40CM,至於電力的話,則是直接吃Thunderbolt電源,不需要額外電源。WD My Passport Pro 2TB,官方建議售價為每金299.99元(折合台幣9845元),PChome 24h購物目前報價9,990元,WD My Passport Pro 4TB,官方建議售價為每金429.99元(折合台幣14,110元),PChome 24h購物目前報價13,490元。 這邊,我們拿到了一顆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4TB版本型號為(WDBRNB0040DBK),裡面有2顆2.5吋2TB硬碟機,是屬於頂規大容量版本。 使用Mac的話,則可以安裝WD Drive Utilites軟體,就可以進行安裝設定。目前WD Drive Utilites,並沒有PC版本,這是比較麻煩的地方,簡單來說,這是一款針對Mac特製的外接硬碟,即便PC也有Thunderbolt,但少了軟體的支援,就無法使用完整的功能。 這邊,使用了PC版本的CrystalDiskInfo,來進行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的磁碟檢測。 這邊,有幾個很重要的地方,要做特別的說明。首先,Mac模式底下,使用上是沒有問題的,可以正常運行RAID 0、RAID 1與JBOD模式。不過,PC模式底下,就真的有問題了,小編這裡無論怎麼設定,預設的HFS+J分割區格式,是無法在PC上面使用的,必須把預設RAID 0的分割區移除,這時候,會發現裡面變成有2個分割區,由於沒有PC版本的WD Drive Utilites,因此無法進行硬體的RAID設定,使用上除非透過Windows內建的軟體RAID,否則無法在PC模式下正常驅動RAID 0、RAID 1模式。 WD My Passport Pro,市場上共銷售有總容量為2TB(1TB x2)與4TB(2TB x2)版本,由於鎖定的是Mac用戶,加上又是提供了超高速的Thunderbolt介面,因為,高貴的身價,自然反應在市場價格上面。WD My Passport Pro 2TB,官方建議售價為每金299.99元(折合台幣9845元),PChome 24h購物目前報價9,990元,WD My Passport Pro 4TB,官方建議售價為每金429.99元(折合台幣14,110元),PChome 24h購物目前報價13,490元。 這次,將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實測開箱過後,可以發現,它的效能真的非常勇猛,只可惜用的是Thunderbolt,不管是Mac或PC,要很高檔的機種,才會內建Thunderbolt,即便是主機板內建,也都是頂級貨才有的配備,然而,目前Thunderbolt發展到3.0,速度已經上到了40Gbs,不過,以WD My Passport Pro內建的Thunderbolt 1.0,10Gbps也相當夠用了。只不過,高檔的規格,自然身價不俗,打算要購買的玩家,口袋可要夠深才行。當然,以WD My Passport Pro 2TB外接硬碟,官方提出存取速度最快233MB/Sec,WD My Passport Pro 4TB外接硬碟,官方提出存取速度最快230MB/Sec,這樣超強的效能來說,無疑的,這是Mac專用行動硬碟中的超級跑車呀! 廠商名稱:WD - 台灣威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6-290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金士頓 Kingston HyperX FURY DDR4-2666 16GB」實測開箱,高效能優質記憶體模組!
金士頓送測的這款套裝記憶體是專為Skylake平台打造的DDR4雙通道記憶體模組,總容量有8GB(4GBx2)與16GB(8GBx2)兩種,效能時脈則有DDR4-2133、DDR4-2400與DDR4-2666等三種選擇。這次送測的則是速度最快的DDR4-2666,16GB套裝組,有兩支8GB DDR4-2166記憶體模組。這款記憶體模組有針對Intel Skylake最佳化,提供高時脈、低延遲時序的優異效能。而且HyperX FURY DDR4還是一款支援隨插即用,自動套用最佳化時脈設定的記憶體模組,只要安裝到主機板上,不需要調整BIOS設定,就會自動使用預設的記憶體時脈,以這次送測的DDR4-2666模組為例,安裝之後,就會自動以DDR4-2666的速度運作。 模組品名:HX426C15FBK2/16 模組規格:DDR4-2666 U-DIMM 模組容量:單條8GB x2 模組時序:15-17-17-35 模組電壓:1.2V 模組腳位:288pin 保固時間:終生保固 散熱片:黑色金屬 外型採用薄型黑色金屬的散熱片覆蓋於記憶體顆粒上,與PCB緊密結合,散熱片體積並不大,所以不用擔心會卡到塔型的CPU風扇。運作電壓為1.2V。根據CPU-Z所偵測的規格資訊,在DDR4-2666的運作時脈下,CAS Latency還可以保持在15的低延遲,運作電壓則是標準的1.2V,顯示出並非是採用加壓的方式來達到這樣的高時脈、低延遲表現。不過採用的記憶體顆粒型號顯示為KHX2666C15D4/8G,因此無法判斷是採用哪一家DRAM廠商的記憶體顆粒。Skylake處理器的外頻調整更有彈性,搭配這款DDR4-2666記憶體可以讓玩家壓榨出更多效能,突破OC極限。 廠商名稱:Kingston 金士頓數位國際 廠商網址:www.kingston.com 廠商電話:0800-666-200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宇瞻 Apacer AS2280 128GB」實測開箱,M.2 2280 MLC SSD固態硬碟!
宇瞻(Apacer)的M.2 SSD模組家族,共有2242、2260、2280等規格長度,提供8GB~256GB不等的容量,可搭配當今Z97以上的主機板都已經內建的M.2插槽,讓客戶選擇來安裝作業系統,或者搭配Intel SRT (快速反應技術)使用。 宇瞻Apacer AS2280 128GB的M.2 SSD,零售包裝採用類似記憶卡的紙板包裝,撕開後即可取出。採用M.2 2280規格長度,提供SATA 6Gbps的傳輸介面。容量共有128GB與240GB兩款,標榜連續讀取/寫入效能分別是520/175MB/s,IOPS (4K隨機)讀寫分別是85K/70K。標準工作溫度為0~70°C、儲存溫度範圍是-40°C~+85°C,耐震強度達1500G/1.0ms。搭配其主控晶片具備錯誤修正碼達72bit/1KB,以及MTBF(平均故障間隔時間)達1百萬小時,適合應用在需要經常存取,或者在嚴峻環境、需要24/7全天候運作的電腦系統使用。宇瞻提供3年保固,讓客戶無須擔心售後服務問題。 主控晶片標示為Apacer SCPS09PH (即Phison PS3109-S9),搭配2顆IP79G5SAPH的MLC快閃顆粒 (即IMFT非同步16nm MLC),能支援Wear-Leveling(平均抹寫儲存區塊)、ECC (Error Correction Code,自動錯誤校正)、DEVSLP(Device Sleep)電源模式。而由於Windows 7以後開始支援TRIM指令,可在系統閒置時將已刪除的資料從快閃儲存單元裡抹除掉,以便長時間使用後不會發生效能驟降的情況。 在實測效能上,以CrystalDiskMark測試循序讀寫,有500/403MB/s的水準,超過官方數據。而在4K隨機讀寫也有96.59 / 46.80MB/s的成績。以AS SSD Benchmark測得的分數為454分,Anvil Storage Utilities則有2159.47分。以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讀寫速度,最高可達541685 / 448460kB/s的成績。以HD Tune Pro測試讀寫最大值為267.2 / 288.9 MB/s。 整體而言,宇瞻Apacer AS2280 128GB,以犀利的價格,以及快速的存取效能,適合用來做開機碟,提升整體系統運作效能,以增進工作效率。 廠商名稱:Apacer - 宇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267-8000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SSD硬碟熱賣 引爆網友熱議!
批踢踢實業坊PTT,這幾天有個網友PO文:「[問卦] SSD硬碟爆紅的八卦?」。很快的,馬上就引起了很多玩家與專業用戶的注意,大家開始發言,討論SSD怎麼會爆紅。一開始,網友看錯,把SSD,看成SOD。接著,網友說,哪裡爆紅了?早就變成基本配備。再來,有人說,越貴越快。結果,這個話題,引起網友熱議。 SSD是英文全名Solid State Drive的縮寫,也被稱為Solid State Disk、Electronic Disk,是純電子化的硬碟機。傳統的SSD,把資料儲存在SLC、MLC或TLC的NAND Flash裡面,分別做成SLC SSD、MLC SSD或TLC SSD。最新的SSD,則基於MLC、TLC結構開發出3D NAND Flash。3D NAND Flash,也稱為V-NAND Flash,是屬於垂直結構的發展,以3D方式堆疊而成。Intel與Micron的IM Flash,最新則提出了3D Xpoint Flash,結合了DRAM與NAND Flash的優點,目前已經做出樣品,商品化預計在2016年,將會有速度更快的3D Xpoint SSD出現。然而,即便Flash一直降價,讓SSD的價格更具競爭力,但仍無法跟HDD抗衡,也因此,業界的作法,則是建議作業系統、應用程式裝在SSD,資料裝在HDD,以SSD+HDD混合使用,既可以得到SSD的高效能,又能得到HDD的大容量,可滿足電腦用戶兼具高效能與大容量的需求。 SSD發展至今,作為電腦主要儲存應用,已經有8年的時間。最早在桌機電腦市場,開始出現消費級SSD,是在2007年,出現了PATA與SATA 1.5Gb/s的SSD,不過,當時用的是NAND Flash,正值是SLC Flash與MLC Flash改朝換代的時刻,所出產的Flash單位容量很小,加上價格非常貴。因此,市場上只有16GB、32GB、64GB版本,加上價格非常貴,即便速度很快,儲存容量根本不夠用,最終根本無法普及。OCZ則是這時候開始嶄露頭角,是第一家在SSD品牌世界裡,發光發熱的業者,而後,開始有更多的SSD業者跟進。2008年之後,SATA 3Gb/s成為主流,SATA 3Gb/s的SSD也終於出現,玩家圈是第一個接受SSD的市場。 2008年起,SATA 3Gb/s的SSD,開始在玩家圈熱賣之後,Intel也進入了SSD市場,針對消費級市場,推出了基於MLC Flash的X25-M與X18-M系列,販售80GB、160GB版本,針對企業級市場,推出了基於SLC Flash的X25-E系列,販售32GB、64GB版本,SSD開始大規模進入市場,從原本只有玩家圈接受,拓展到了一般消費市場,以及企業市場。 2009年12月2日,Micron展示了旗下最新的Marvell 88SS9174控制器,正式推出SATA 6Gb/s的RealSSD C300,Micron除了以自有品牌出貨,也透過旗下子公司crucial出貨,到了2010年,可以說正式進入了SATA 6Gb/s的SSD新時代。Marvell於SATA 6Gb/s的SSD一戰成名之後,演變成為SATA 6Gb/s的SSD世界大戰,後續SandForce、Marvell、Indilinx、SAMSUNG、JMicron、PHISON、SMI、Intel與linkmedia的SATA 6Gb/s控制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2013年07月18日,一個劃時代的SSD出現。Samsung SSD Global Summit論壇上面,Samsung宣布,繼原本的採用21nm Toggle Mode TLC Flash,為TLC 2.0版本的Samsung SSD 840系列出貨之後,再接再厲,推出了第二款TLC SSD,採用了業界最先進的19nm Toggle Mode TLC Flash,新款命名為Samsung SSD 840 EVO系列,一樣為TLC 2.0版本。後來,Samsung SSD 840 EVO系列,銷售到全世界,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然而,TLC SSD真的那麼不耐用嗎?經過不少玩家進行的實際耐用度測試,發現Samsung SSD 840 EVO系列,其TLC SSD,達到了跟MLC SSD一樣的耐用度,很顯然的,除了TLC Flash本身的體質好壞有差,SSD控制器的設計是關鍵,才能把比較差的TLC Flash,發揮出MLC Flash的耐用度,這就是技術的考驗了! SSD用的NAND Flash,不是只有分成SLC Flash、MLC Flash與TLC Flash。3D NAND Flash,也稱為V-NAND Flash,是屬於垂直結構的發展,以3D方式堆疊而成,早在好幾年之前,半導體業界就提出了新論點,新的看法是半導體製程,要從往更高密度發展,改從把原本的水平結構,發展成所謂的垂直結構,簡單來講,就是做成3D結構。這樣的垂直結構的話,相當適合Flash發展。最新的NAND Flash,則基於MLC、TLC結構,開發出3D NAND Flash,說白一點,這就是3D的MLC、TLC。此外,Intel與Micron的IM Flash,最新則提出了3D Xpoint Flash,結合了DRAM與NAND Flash的優點,目前已經做出樣品,商品化預計在2016年,將會有速度更快的3D Xpoint SSD出現。至於,3D NAND Flash之後,為什麼MLC結構會出局,原因是做多少層已經不是問題,由此可見,容量已經不是技術瓶頸,成本也繼續大幅下降,很顯然的,TLC結構,或者,更新的QLC結構,有可能會是未來3D NAND Flash的主流,以備用容量來增加可抹寫次數,以空間換取時間。目前,使用3D NAND Flash,只有Samsung SSD 840 EVO與850 Pro系列,兩者都是使用TLC結構的3D NAND Flash。預計,明年起,SSD價格將會更殺,目前各大SSD控制器業者,都在加緊開發新的3D NAND Flash控制器。2016年起,可預見的,將會是3D NAND Flash的天下。 ================= 現在開機都要用SSD來當系統碟 才會快又爽 不用SSD好像就不潮了 有沒有SSD硬碟爆紅的八卦? 但還有分什麼SATA M.2 PCI-E 不知道那種最好? 似乎是越貴越好越潮的樣子 ================= ----------------------------------------------- ----------------------------------------------- SSD優點的話,由於是純電子設計,沒有機械老化的問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高效能、低延遲,不但讀寫速度快,IOPS也遠遠超過傳統HDD,還擁有體積小、低厚度、重量輕、無噪音、抗震動、抗旋轉、抗撞擊、抗環溫、低耗材、低耗電、低廢熱,還具備了高可靠度與高耐用性的優點。當你開始用SSD,習慣SSD的高效能、低延遲,10秒內冷開機的話。開始習慣了,作業系統無延遲,程式開啟速度快。用過,就回不去了! ※這邊有電腦產業界的八卦,科技世界的祕辛,市場和業內人士關心的趨勢、內幕與新聞。歡迎加入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D-Link DWA-192無線網路卡實測開箱,AC1900雙頻USB 3.0球形無線網路卡!
為了享受中華電信、第四台有線電視業者推出的300M、200M、100M光纖上網服務,相信有不少玩家已經將家裡的Wireless Router更換成速度更快的AC1900甚至是旗艦級AC3200機種,結果卻發現網路速度上不來,問題其實出在無線網卡身上,除非是最近這一年來推出的行動裝置,否則以舊有裝置上使用最多的802.11n網卡來說,絕對無法跑出300M的速度,這時你需要更換一張支援AC1900的無線網卡。 D-Link再次打破無線網卡外觀的既有形象,推出以球型為主體的USB 3.0介面無線網卡,尺寸與一個成人的拳頭差不多,重量僅167公克。會採用球型外觀,主要是為了讓內建的4根全向型天線,能達到360度的接收範圍,再搭配之前運用在家用路由器上,可依距離調整無線訊號電波強度與功率的AC SmartBeam技術,讓整個無線環境更順暢。 D-Link DWA-192採用Realtek RTL8814AU網路晶片解決方案,支援2.4G加5G雙頻,也就是說在2.4G模式下,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可達600Mbps,切換成5G模式後,最高理論傳輸速度則可達1300Mbps,兩者相加就是1900Mbps了。實際測試,連接同樣為AC1900規格的無線路由器,在300M/100M的環境下,跑出了299.13Mbps/100.11Mbps的成績,表現相當亮眼,想要享受飆網快感的玩家,千萬不能錯過。 廠商名稱:D-Link - 友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02-615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網通設備】: →更多的【PCDIY! NAS】: →更多的【PCDIY! 辦公室設備】: →更多的【PCDIY! 電競部品】: →更多的【PCDIY! 數位3C】:
-
「希捷 Seagate Seven 500GB」實測開箱,超薄型外接硬碟新登場!
行動硬碟已經成為個人資料備份的的好幫手,然礙於硬碟本身設計就是一個磚塊模樣,使得當今的行動硬碟看起來就是一個長方體,最多只是在造型上改變,諸如科技感/活潑/時尚外型、輕薄設計、軍規防震防水、傳輸線整合為一…等等,始終擺脫不了硬碟本身外型一層不變的觀感。 不過,Seagate打破這個傳統,日前推出一款Seven的行動硬碟,僅有7mm的厚度,甚至比一般筆電的內建硬碟還薄,重量也僅有178g。全機採用不鏽鋼的材質,搭配以編織線材質的USB 3.0傳輸線材、簡易快速入門手冊。加上外盒的極簡設計,將Seagate Seven塑造成儲存裝置中的精品,令人一見就印象深刻。 Seagate Seven 可攜式硬碟機的內部,其實就是一部2.5吋大小的筆電專用硬碟核心,搭配外殼直接採用不鏽鋼材質包裹著,達到厚度僅7mm的工藝水準。硬碟外殼上方有圓形造型,下方有SEAGATE HDD//500GB USB 3.0的字樣,旁邊則是藍色指示燈,讓使用者可以觀看到硬碟的存取狀況。 採用USB 3.0傳輸介面,並可相容於USB 2.0埠。因此在傳統的舊電腦上也可以使用,除了厚度僅7mm,在長122.5mm、寬96mm的體積之下,顯得特別苗條,但因由於要塞入SATA轉USB 3.0的橋接電路,因此Seagate Seven的長度會稍比一般2.5吋硬碟或SSD的長度還要長一些些。 Seagate Seven硬碟機出廠時就預載Seagate Dashboard軟體工具集(for Windows和Mac環境都有),提供用戶更多附加應用功能。該軟體主要分成儲存裝置的:「PC備份」(可設定資料備份時程)、「行動備份」 (能透過手機App將行動裝置上的資料備份至行動硬碟)、「社交」(可儲存社群網站的資料)、「還原」(資料還原功能)等四大功能。其左下角有個「新增雲端」的功能,可以新增雲端硬碟(支援Dropbox、Google Drive、OneDrive、Nero Cloud)至Dashboard裡面,做為雲端資料備份之用。 Seagate Dashboard功能多,例如「社交」功能裡,就可以登入個人的Facebook或Flickr,將儲存在社群網路的資料下載下來並備份至行動硬碟,以便將珍貴的社群記錄完美封存起來,亦可分享至YouTube。至於「行動備份」則可透過Android或iPhone來將存放在手機裡面的重要資料,備份到行動硬碟中,做好手機資料備份,以備不時之需。而「PC備份」則可以設定備份計畫,使用者可以選定要備份資料夾,然後選擇備份頻率等等,將資料定時備份至行動硬碟。至於「還原」功能,則是可以選擇將先前的資料備份,來還原至系統硬碟,當有資料不慎刪除的情況下,即可派上用場。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透過CrystalDiskInfo來查詢Seagate Seven的規格,謎底揭曉,原來其內部配置一顆型號為ST500LT032的Laptop Ultrathin系列硬碟,容量除了有500GB外,還有320GB的機種,僅有5mm厚,馬達轉速為5400RPM,緩衝區大小為16MB,並採用SATA 6Gbps的傳輸規格,這是一款在2013年就推出的Ultrabook專用硬碟。如今Seagate將此硬碟打造成Seven的外接式硬碟,搭配SATA-to-USB 3.0轉換電路,因此Seven的體積大小會稍微大一些,可以透過Windows 7的標準USB 3.0傳輸模式來存取,或Windows 8以後的UASP (USB Attached SCSI Protocol)傳輸模式來加速資料傳輸。 在效能部份,Seven的表現中等,以各硬碟測試工具測得的循序讀寫速度,大約落在讀取110~115MB/s,寫入60~100MB/s的水準。所以對於存取效能非常要求的玩家來說,不見得適合你,但若對重量斤斤計較、需要輕便型硬碟的人,Seagate Seven則是絕佳良藥,可以滿足這類行動玩家的需求。 整體來說,Seagate Seven以精品設計理念,顛覆一般人對外接硬碟外觀一層不變的看法,打造出與眾不同的創新風格。讓需要更輕便,且拿出來便能吸引眾人目光的行動商務人士或科技前衛玩家,賦予更多的金錢衡量不到的成就感。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45-1305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 →更多的【PCDIY! HDD】: →更多的【PCDIY! SSD】:
-
「巴比祿 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 2TB」實測開箱,日本製軍規精品級外接硬碟!
外接硬碟是許多使用者用來備份資料、隨身攜帶、存取檔案的好幫手。而且現在外接硬碟的容量越來越大,市售大容量版本可高達2TB,可以存取更多影片、照片等大容量的檔案。但選購外接硬碟的時候,最好也要選擇具備防震、防摔與資料加密功能的產品,才能讓儲存的資料更受到保障,也不用擔心私密資料被竊取。 這次要介紹給大家的,是Made In Japan,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系列外接硬碟。BUFFALO這款外接硬碟,是最高等級外接硬碟,才會出現日本製造的規格,而且是軍規級認證通過,兼具防塵、防水、防震又加密。 採用了堅固耐用的外殼設計,內部還安裝具備吸收衝擊力的防震橡膠,而且通過美國軍用標準MIL-STD-810G 516.6 Procedure IV認證,以26個不同的衝擊點,從1.2米的高度自由落體方式摔落到膠合地板上,都能通過衝擊測試。除了防震之外,還通過IPX3防雨與IP5X防塵等級的測試,具備日常生活時的基本防潑水、防塵能力。這款外接硬碟採用USB 3.0連接介面,而且直接在側邊就整合了USB 3.0連接線,所以外出時不用再攜帶線材,使用上更方便。在外觀設計上有紅、灰、黑三種顏色,容量則有1TB與2TB兩種可供選擇。1TB版本建議售價為2,988元,2TB版本則為4,688元。如果連接時發現整合的USB 3.0連接線太短,則可以搭配內附的USB延長線來延伸使用。 這款硬碟除了具備軍規防震的防護外,還內建了硬體加密功能,但預設並沒有啟動此功能。要使用此功能時,必須先安裝外接硬碟中內附的ModeChanger程式,之後就可以自由啟動或關閉加密功能。啟用加密功能後,接著必須設定解密的密碼,往後得使用這組密碼才能存取這款硬碟的檔案。啟用加密功能之後,往後不管您將外接硬碟接到哪台電腦上,都會自動跳出需要輸入密碼的視窗,輸入正確密碼才能存取檔案,再也不用擔心,私密資料會被看光了。 使用CrystalDiskInfo程式來檢測這款2TB的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偵測出搭載的硬碟為Seagate ST2000LM003,查詢資料得知,這款硬碟是屬於Spinpoint M9T系列,單碟為667GB,轉速為5400轉,快取記憶體32MB。由於每批出貨的產品所搭載的硬碟不一定相同,因此您所購買到的不一定就是搭載這顆硬碟。使用HD Tune進行檢測,則可發現,這款硬碟容量為1907497MB,可用容量為1907255MB,標示容量為2000.1GB,格式化後容量為1862.8GB。由於這款外接硬碟採用了USB 3.0介面,所以硬碟速度並不會受到限制,可以有完整的發揮。 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 2TB外接硬碟的防水、防震測試影片 這款「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 2TB外接硬碟」,目前,台北光華商場價格的話,報價:4,388~4,900元。 PCDIY!創刊於1996年12月,PCDIY!電腦硬派月刊平面雜誌開始發行,同時成立了PCDIY!官網,後來又從平面時代,進入了網路時代,PCDIY! online也跟著成長茁壯,接著進入了社群時代,PCDIY!粉絲團成立。看過了這麼多的產業變遷、世代交替,也看到了無數的機會與挑戰。PCDIY!感謝讀者長久以來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持續成長、茁壯,並且從平面時代,邁向網路時代,以及社群時代。為了慶祝這個重要的日子,以及PCDIY!官網流量飛快速度往前衝,加上alexa台灣以及全球排名不斷向前進,以及facebook粉絲數繼續往上邁進,我們在此跟廣大的PCDIY!讀者群分享這個喜悅。 歡慶「PCDIY!十九週年慶」,全新推出的「PCDIY!玩家團購」活動。這邊,特別提供了限量名額,以比市價還要便宜的價格,來買到優惠商品。本次選出來的PCDIY!超靚品,特惠價格數量有限,先搶先贏。PCDIY!粉絲們可別錯過喔! 這次,實測開箱了「BUFFALO MiniStation Extreme HD-PZFU3 2TB外接硬碟」,發現它不只來自日本,是款系出名門的外接硬碟,而且具備了軍規級防塵、防水、防震又加密,儲存容量大,而且存取效能又不錯。 整體來說,是款日本製軍規精品級外接硬碟! 廠商名稱:BUFFALO - 巴比祿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廠商電話:0800-660-886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
- PHILIPS 276E8VJSB/96顯示器實機開箱,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